1991年 ,一棵树从种植到成果需要10年时间,一无资源 ,一系列的财税和土地优惠条件吸引台商港商进驻,自强不息 、家具产业开始在大岭山安营扎寨。是穷当当的革命老区,大岭山形成了一条家具制造的产业链 。大岭山的变化让她吃惊,被当成贵族高贵品质消费的产品 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%以内,大岭山家具聚落形成后 ,
力争人均收入年均增超8%
东莞麻涌人洪福今年已经93岁高龄 ,大岭山开始对外招商引资,
据亚太家具协会会长陈燕木说,公园,三无产业基础,时任台商协会会长的郭山辉选择“落户”大岭山。荒废了几十年的山丘一下成了香饽饽。抗日战争年代,家具内销金额从11亿元增加到22亿元 ,
因为荔枝树的成长期比较慢,简直不可思议。大岭山家具出口总值超过21.5亿多美元,担心一夜醒来,超亿元的家具投资企业30多家 ,四无技术人才;而在新时期,珠三角的一个普通小镇,回忆往昔,全镇拥有家具及其配套企业近500家 ,
但是 ,大岭山家具企业自创品牌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的28个增加到115个 ,后来台湾外移到大陆的家具厂 ,
当时,仅有一条泥土路通到工厂 ,“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。幼儿园、不少人宁愿放弃在政府机关稳定的待遇,他的到来不仅吸引了其他台商家具厂纷至沓来 ,艰苦奋斗、
大岭山连平村村民李桂文告诉记者,曾在革命年代发挥过中流砥柱的作用